2021年9月29日 星期三

通讯:森林里的“监护人”和“小精灵”的故事-微速讯

时间:2023-03-04 16:04:04来源 : 中国新闻网

中新网内蒙古大兴安岭3月4日电 题:森林里的“监护人”和“小精灵”的故事

中新网记者 张玮

行进在曲折蜿蜒的雪地密林中,脚底板下发出“咯吱咯吱”的轻响,留下一趟趟清晰的雪足印……李国和王立伟带领生态监测员队伍穿梭在雪地和密林中。


(资料图片)

对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生态监测员来说,每一天都是“野生动植物日”,并讲述和记录着这片森林里野生动物“监护人”和“小精灵”们的故事。

阳光穿过密密匝匝的树林,稀疏地照在空旷的雪地上,清亮而刺眼,林子中野鸟鸣啾,唤醒北国之春。

图为生态监测员野外监测巡护。 隋海涛 摄

令他们更加兴奋的是,这些“狍子窝”距离居民区很近,“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。”

李国和王立伟是内蒙古大兴安岭甘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监测员,连日来,他们正忙着在树冠上、草丛中的合适位置布设远红外相机,期待着更加令人欣喜和意外的“奇遇”。

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南麓的甘河是嫩江源头,这里不仅承担着嫩江及其下游松花江生态服务功能的安全,还调节着大兴安岭地区的气候,完整的生物链让这里成了野生动植物的天堂。

监测数据显示,甘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拥有植物102科251属512种,动物共有26目60科215种。

图为生态监测员布设远红外相机。 隋海涛 摄

“去年冬季,我们用远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国家一级濒危野生动物雄性原麝,原麝很谨慎,很胆小,人们很难见到它的真面目。”李国一边在树冠上布设远红外相机,一边向记者“炫耀”着。

今年46岁的李国主要负责湿地公园内动植物、水文、气象、土质等监测工作,一年中,他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待在山里。

大兴安岭的“倒春寒”是一种突破自我的“考验”,脸庞被冷硬的山风吹得黝黑,手指被冻得瑟瑟发抖,即使如此,李国也不愿失去近距离监测初春时节野生动物频频下山觅食的机会,于是,他多裹了几件衣服,一大早便入山。

“看,这是雪兔的粪便,周围还有很多,每次上山的时候,雪兔总能在身边飞快地跑过,还不时停下来远远地看着我们,这可是林中的‘精灵’,也是我们监测员最可爱、最调皮的玩伴。”李国在一处布满积雪的草丛中发现了雪兔的粪便,他和同事们显得很兴奋。

每天除了在林子里“寻踪觅迹”,李国和同事们还要适当放置、调整和回收远红外相机,发现野生动物的踪迹后需要用GPS定点,记录它们的行动轨迹。在他小小巡护记录本上,记满了珍稀野生动物出现的踪迹。

春光入山林,草木复萌发。又是一年巡山季,奎勒河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监测员孙陆军和同事通过无人机空巡、徒步地巡相结合的模式,深入野生动物栖息地、繁殖地等常出没区域开展立体化巡查。

“快看,这部红外相机拍摄到狍子在雪中觅食的画面,狍子屁股上心形的白毛好萌啊。”“相机被撞歪了,这肯定是野猪那家伙干的。”……有了新发现让孙陆军很是激动。

奎勒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于传龙告诉记者,目前,保护区布设了27部红外相机,进行长期持续地监测。“我们共收集到野生动物有效画面1000余张、有效视频资料300余份,还记录到猞猁、野猪、狍子、狐狸等野生动物。2022年,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紫貂也在保护区内首次被记录到。”

图为小山雀落在包玉兰手上“嗑”瓜子。 何康红 摄

一大早,包玉兰站在林间吹着口哨,不一会儿,一只只沼泽山雀陆续飞来落在她手心里。

“去年登山的时候,多只小山雀从身边飞过,我就和它们用口哨打招呼互动,把瓜子放在手上,它们会慢慢落下来‘嗑’瓜子。”从此后,包玉兰便又多了一份牵挂,时不时上山看望她的这些小伙伴。

包玉兰是绰尔森工公司的职工,回忆起与这些“小精灵”结缘,她颇为骄傲。

沼泽山雀反应机敏,戒备心极强,从小生长在林区的包玉兰却能和它们打得火热,得到小山雀的信任。

包玉兰说:“这些山雀最喜欢我家院子里种的瓜子。”为了这些小家伙啄食方便,包玉兰特意种了粒小皮薄的瓜子。

图为生态监测员在野外投放的红外相机里查看野生动物活动踪迹。 潘志鹏 摄

茫茫苍苍的大兴安岭之巅,每一位“监护人”都怀揣挚诚和热爱,守护着山林中的“精灵”,从未停下过脚步。(完)

关键词:

(责任编辑:黄俊飞)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